【资料图】
2018年7月,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的“天眼”,是目前为止公开报道的最大口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,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这只“超级天眼”直径为4.03米,重达1.6吨,如果把它放在望远镜里,将会大大提高望远镜的分辨率。
自1609年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后,人类想要探测更深的宇宙就得提高望远镜的分辨率,而口径就是最核心的因素。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口径达到2.4米,可探测距离地球134亿光年外的宇宙;锁眼12卫星相机口径超过3米,使人类目前获得分辨率最高的对地遥感数据。20世纪90年代,大口径反射镜技术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,我国1米以下反射镜材料只能进口,当时载人航天刚刚起步,迫切需要大口径反射镜,欧美却不卖给我们,最后只能从俄罗斯进口0.6米直径反射镜。
20世纪90年代末,长春光机所正式启动大口径反射镜项目,在一次次失败中积累经验,经过8年努力,最终研制出4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。事实上,碳化硅反射镜在太空拍照只是任务之一,它身兼数职,还要从太空俯瞰大地,进行空对地观测。
由于单体碳化硅反射镜分辨率很高,不仅能全天候清楚记录下地面军队数量,甚至能看的更加清晰立体。这一成就,凝聚了众多科研人员十几年的心血。“既然别人不买给我们,买不到又必须得用,那就只能自己干”,这正是当时中国人的心里话。
关键词: